今天是2022年3月15日 星期二,歡迎光臨本站 

雕塑設計

公眾參與視角下的園林雕塑景觀分析

文字:[大][中][小] 手機頁面二維碼 2019/3/12     瀏覽次數:    
  公眾參與視角下的園林雕塑景觀分析
  摘要:從公眾參與的角度探討了園林雕塑景觀的內涵,研究了公眾參與和園林雕塑景觀的關系。調查顯示,公眾對園林雕塑景觀的參與性有較大的期待,園林雕塑和園林環境是影響公眾參與性的重要因素。公眾的參與是完善園林雕塑景觀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園林雕塑景觀;園林;雕塑;公眾參與;
  雕塑從架上到園林環境,從美術館走向公眾生活,成為了園林環境中一道獨特的風景,這一方面豐富了雕塑藝術的內涵,另一方面雕塑以其特有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極大地拓展了景觀設計語言的外延,使得景觀語言變得更加的豐富生動。隨著雕塑在園林環境中的廣泛應用,逐漸形成了以園林環境為基礎,雕塑為核心,公眾參與為導向的園林雕塑景觀。公眾參與延伸了園林雕塑景觀的內涵,成為園林雕塑景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藝術融入景觀,藝術和景觀融入大眾生活的重要方式。本文所探討的園林雕塑景觀屬于公共藝術(PublicArt)的范疇,因其注重雕塑、園林環境和公眾參與的相互作用,強調園林環境和公眾參與對雕塑藝術語言的完善,所以用園林雕塑景觀這一概念。國內的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針對于雕塑和環境的融合關系以及公共藝術的公眾參與性,但對于從參與性的角度把園林雕塑景觀作為一個系統的研究較少。
 ?。眻@林雕塑
  園林雕塑作為園林環境中的一道獨特風景,往往是整個景觀的主體,在園林雕塑景觀中作為核心因素,對整個的園林雕塑景觀起著一個支配作用,也是整個景觀中較引人關注的一部分。本文作者在2011年秋季對園林雕塑景觀各要素受關注度進行了一次實例考察,在北京市紅領巾公園、奧林匹克公園和北京科技大學中選取了十個具有代表性的園林雕塑景觀樣本,對參與其中的20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回收的193份有效問卷中,園林雕塑的關注度達到較高的45%,其次是園林環境和公眾參與(圖1)。
  園林雕塑不同于架上雕塑,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強制性。園林雕塑作為一種特殊的景觀符號,由于其特殊的造型、體量和材質,在園林環境中具有很強的可識別性和視覺強制性,往往成為人們難以回避的視覺焦點。
  關聯性。有別于架上雕塑的獨立性,園林雕塑必須考慮與周圍環境的緊密結合。環境會對園林雕塑的創作和表現效果產生很大影響,園林雕塑的創作離不開對其所處環境的全方位解讀。
  公共性。園林雕塑作為城市文化品位和精神風貌的風向標,是公眾的精神和心理訴求的一種直觀體現,具有公共性。園林雕塑的公共性體現在其成為大眾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傳達大眾的審美情趣,弘揚地域文化和場所精神,從多方向、多角度完成對社會整體的文化貢獻。公眾的參與能促進公眾和園林雕塑的交流和對話,是實現園林雕塑公共性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完善園林雕塑的重要環節。
  2園林雕塑景觀
  園林雕塑景觀是在園林環境中以雕塑為核心的,由若干與雕塑相關聯的植物、山石、水體、建筑、園路、地形和參與其中的公眾構成的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景觀系統。一個完整的園林雕塑景觀主要由雕塑、園林環境和參與其中的公眾三者構成,三者相互影響、互相作用形成一個整體。這其中雕塑占主導地位,園林環境作為輔助因素提供藝術氛圍營造的基礎空間和背景。公眾的參與作為一個活動因子影響著整個園林雕塑景觀的構成和功能,是完善園林雕塑景觀的重要途徑。
 ?。硤@林環境
  園林環境是由多種園林要素有機組合而成的承載園林雕塑的空間實體,主要由地形地貌、水體、構筑物、道路、植物、動物等要素構成。在園林雕塑景觀中,園林環境提供基礎空間,是其他要素發揮效應的前提條件,為深層次文化層面的表達提供有效的烘托和支持,為整個園林雕塑景觀營造氛圍。園林環境對園林雕塑景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常眻@林意境對雕塑產生影響園林環境的設計特別重視對意境的營造。園林的造園意境對園林雕塑題材和形式的確立有很大影響。意在筆先是歷代造園實踐總結出的經驗,這也適合園林雕塑創作。除此之外,《園冶》所反復強調的景到隨機、因境而成、得是隨性等原則在園林雕塑設計和布局時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1]。
  在整體園林環境的意境氛圍中,發揮園林雕塑自身魅力,以強化整體的意境美。
 ?。常矆@林環境呈現生態性和時間性以自然界的花草樹木作為主體的“圃”,是中國園林較早的雛形。發展到現在,園林中的主要構成要素仍然是植物。
  園林環境的這一特性決定了在景觀在其形成過程中,會呈現出一定的生態屬性和時間屬性。時間屬性表現為植物形態的季節性變化,環境四季的變化會對整個園林雕塑景觀產生很大的影響[2]。日本雕塑家關根伸夫的作品———《云》(圖2-A),不銹鋼鏡面圍成一個立方體,上方頂著一塊巨大的石材,鏡面反射四周環境的變化,四周的環境會隨著光線、季節的不同而產生豐富的變化。雕塑和環境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使雕塑色彩豐富多變,冰冷的作品仿佛有了生命的熱情,引人入勝。
 ?。常硤@林環境中的山石、水體、地形與雕塑的結合山石、水體、地形等園林要素對雕塑景觀產生著很大的影響,充分地利用這些園林要素,可以使雕塑景觀呈現別樣的景致和意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庭園是著名雕塑家野口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圖2-B),設計師試圖將日本園林與雕塑相結合。庭園上層有石平臺、座凳和圓石塊,下層布置了植物、石板橋、水池、卵石灘、鋪裝和草地等各種園林要素。中心有一件命名為“石頭源泉”的雕塑豎立在一個矩形水池中,水流像小瀑布一樣從雕鑿成和平書法文樣的石槽中流下。雕塑和流水、水池以及石橋等園林元素一起構建出一處靜謐深遠的山水之境。
 ?。常磮@林環境空間對公眾的引導作用環境對人們行為的影響是巨大的,環境對人行為的影響是一種多因素的、綜合的、系統的相互關系。園林空間和雕塑節點的配置方式一定程度上引導受眾在空間中的行為和感知方式,進一步決定受眾看什么、怎么看、看多久的結果。
  受眾的審美活動多是在設計者的引導下半被動式的完成[3]。
  主要有3種類型,其空間對公眾的引導特點如表1。
  園林環境和雕塑布局應該從整體功效的角度出發,在雕塑景觀中應保證公眾能得到合理的空間引導,舒適的空間體驗,方便公眾對整個園林雕塑景觀的參與、感受和解讀。
 ?。垂妳⑴c公眾的參與使園林雕塑環境變成了一個新的園林雕塑景觀,公眾本身及其活動都成了園林雕塑景觀的一部分,和雕塑以及園林環境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表達著作品精神和場地文化,為整個景觀的功能服務。在公眾的參與下,園林雕塑景觀得到完善。
 ?。矗惫妳⑴c的內涵公眾參與是指方案實施完成后,公眾通過在園林環境和雕塑作品上的如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等感官體驗,實現和園林環境及雕塑景觀的交流。這里所指的參與某種意義上就是強調人的體驗,即人對作品親身的近距離的真實感受。
  參與的方式一般有觸摸、攀爬、合影等。程度上看,從遠距離觀望、近距離打量到觸摸、攀爬,其參與程度越來越高。
  參與性的高低本質上更注重心理層面的接受程度,從表面的感受到深刻的感知,進而到達精神和思想的共鳴。不同的雕塑景觀有不同的參與方式,紀念性園林雕塑景觀的參與多指對整個場所紀念性氛圍的體驗;情景類園林雕塑景觀的參與需要公眾通過在場景中的角色互動達到與景觀的融合與交流;設施類園林雕塑景觀的參與更多的是在使用中發掘雕塑作品的深層內涵。
 ?。矗补妳⑴c的影響因素公眾的參與受園林雕塑景觀中雕塑、園林環境和參與其中的公眾三方面的影響。參與到園林雕塑景觀的公眾影響公眾的參與。公眾的數量、年齡結構、行為方式、活動類型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整個園林雕塑景觀的功能和氛圍,從而影響公眾參與。除園林環境和公眾參與,雕塑對公眾參與的影響較大。
  在對北京市民關于雕塑參與性的問卷調查中發現,雕塑的外部造型即形體、色彩和材質是公眾較關注的因素(圖3);公眾對動態,傳感,計算機網絡等技術與雕塑結合所產生的動態互動雕塑著較高的期待。除此之外,功能性的雕塑作品是公眾較期待的形式(圖4)。奧林匹克公園內的雕塑“我和你”(圖3-C),不僅是一件現代的雕塑作品,同時也可以是一個藝術性較高的休息坐凳。在調查中,這類雕塑作品的公眾滿意度和參與性都較高。
  人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喜歡探索是人的天性。園林雕塑景觀作為一個豐富的精神情感符號、文化藝術載體,公眾對于參與其中交流對話的訴求是情感心理和精神文化的雙重需要。而如今園林雕塑景觀單一的表現形式已經很難滿足公眾的需求,公眾對于可聽、可聞、可觸等綜合感知體驗有著極大的期待,在關于北京市民對雕塑除視覺之外的其他感官體驗期待程度的問卷調查中,抱非常期待或期待態度的占到78%(圖5)。
  圖3園林雕塑各要素的公眾關注度Fig.3Thepublicattentionoftheeachelemenoflandscapewithgardensculpture圖4公眾對雕塑各種體驗的期待程度Fig.4Thepublic’sexpectdegreeofthevariousexperiencetosculpture圖5公眾對雕塑除視覺之外的其他感官體驗的期待程度Fig.5Thepublic’sexpectdegreeofexperiencethatsensoryexperiencesoutsidevisual4.3公眾參與完善園林雕塑景觀在園林雕塑景觀中,雕塑不僅是視覺的藝術,觸覺、聽覺、嗅覺等感覺為雕塑帶來的可能性與豐富性也是雕塑作品生命力的一部分,而公眾的有效參與才能挖掘和發揮這些可能性與豐富性。公眾近距離地參與雕塑作品,不僅能提高人們對雕塑材料和造型的感知能力,而某種意義上使雕塑作品回歸到藝術本身應具有的社會教育功能。
  如果一個空間內空蕩蕩的,沒有人的活動,就沒有生氣,就是一個“死”空間[5]。對于園林雕塑景觀而言,公眾參與才能促進人與人的交流,煥發園林雕塑景觀的生命力,進而實現其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公眾對園林雕塑景觀的參與的結果,是作品意義的延伸,是評判雕塑景觀設計是否成功的關鍵,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只有在參與中才能體現。接受美學曾經指出,未經閱讀的藝術作品不過是一堆無意義的紙張和符號,僅僅是潛在的存在,只有當作品被接受者感知并引起反應時,這種潛能才會轉化[6]。然而在國內,園林雕塑景觀的公眾參與性還未得到很好的體現。在對北京市254處園林雕塑景觀公眾參與性現狀調查中,大部分的園林雕塑作品缺乏親和力,其中有基座占52.5%;形式單一,感官體驗主要停留在視覺層面,對于動態互動或聽覺、嗅覺體驗方面的作品則不到0.4%;主題和造型陳舊,且功能性景觀較少,只占到5.2%;維護力度不夠,近幾年創作的許多優良作品都因為管理不力,只有用圍欄隔離??傮w而言,北京市園林雕塑景觀的公眾參與性較差,園林雕塑景觀還未能更有效的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
 ?。矗垂妳⑴c下的園林雕塑景觀園林雕塑景觀中園林雕塑的創作應該從環境出發,從人的需求出發,增加作品的親和力,體現藝術面向大眾的誠意,多方面的考慮環境和公眾參與對雕塑帶來的影響。
  雕塑《羊形狀的金屬網格》是李險峰2004年創作的作品(圖6-A),位于中國農業大學西校區新教東側草坪。草坪面積約300m2,西側是教學樓,東側有一條銀杏和油松圍合的人行道,人流量較多。金屬網格造型的羊神態各異,造型通透精巧,簡潔而生動,具有一定的科技感。作者除了考慮和人文環境、空間環境的融合外,還意識到公眾參與對園林雕塑景觀的影響。為了滿足公眾對這個園林雕塑景觀參與的需要,在雕塑制作之初就考慮雕塑的體量、材質、安全性和穩定性。在羊角的處理上,采用圓弧形,避免尖角可能對人造成的傷害。在穩定性上,經過反復的應力試驗確保雕塑的穩固。雕塑安放至今已近8a,依然完好如初。
  雕塑和園林環境相得益彰,“羊群”親和有趣,公眾對此有著很高的參與熱情,除了師生的參與外,兒童也是參與的主角。常??吹叫『冊诟改傅膸ьI下進行各種方式的參與,有的騎著,有的抱著,還有的用小石子給羊“喂食”(圖6-B)。這些形式的參與為整個園林雕塑景觀增添了幾分生活情趣,讓景觀更顯溫情。如今這一園林雕塑景觀已經成為了農大校園景觀中的精品,每天吸引著大量的師生駐足觀賞(圖6-C)。雕塑的成功介入為原有的園林環境增添了新的生命力,雕塑成為了景觀的核心,吸引了眾多的師生及家屬的參與,提升了整個園林環境的藝術氛圍,成為了重要的校園文化載體。
 ?。到Y語園林雕塑景觀是以雕塑為核心的重要景觀類型,公眾參與性是園林雕塑景觀的重要方面,使用公眾性的話語方式,體現公眾的生活經驗與他們所關注的文化問題,能更好的實現雕塑景觀的公眾參與。首先,綜合考慮雕塑造型、材質、色彩等因素,使雕塑的語言更加親切平實,使用公眾性的視覺敘述方法和大眾傳播模式,盡可能地減少公眾視覺和心理上的障礙,進而體現出平等交流與公共關懷的價值觀。同時加強雕塑藝術性和實用性的結合,使雕塑景觀不僅中看還中用,而非一味的在數量和體量上吸引眼球。其次,注重雕塑和環境的結合,即園林雕塑景觀的整體性,合理布局各種園林要素,把握空間的流暢性,才能更好地凸顯雕塑在場地中的價值。再次,公眾以及公眾的活動對整個場地氛圍的影響也是影響園林雕塑景觀的重要因素。從公眾的行為和心理出發,引導好公眾的參與方式,使園林雕塑景觀更具趣味性和親和力,以提高其公眾參與性??傊?,園林雕塑景觀在雕塑、園林環境和公眾參與這三者和諧關系的基礎上實現公眾的參與,才能更好地完善園林雕塑景觀,進而更好地實現其文化傳播使命。
  參考文獻:
 ?。郏保莘让鳎饰霎斀癯鞘袌@林雕塑建設設計存在的問題[J].中外建筑,2005(2):58-59
 ?。郏玻莶帖惣t.現代雕塑與現代景觀的融合[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4
 ?。郏常蓍Z整.廣場空間與環境知覺[J].山東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0,15(2):
 ?。常保常?br />  ?。郏矗萏樟?,朱謀?。鞘械袼芸偲矫娌季种萍s規律探討[J].時代建筑,1999(2):55-59

 ?。郏担堇畹涝觯h境行為學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115-116[6]伍悅.論當代景觀雕塑介入公共空間的有效方式[J].福州大學學報,2009(2):55-57


本文由 合肥雕塑公司 整理編輯。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頁
[向上]
亚洲欧美综合区丁香五月小说,欧美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大屁股 臀交 系列国产